English

唱给青年朋友的生命之歌

1998-05-21 来源:光明日报 葛纪谦 我有话说

张锲同志发表在1997年11月19日《光明日报》上的长诗《生命进行曲——致同时代的青年朋友》,是一首饱含着长者对同时代青年一代强烈使命感的抒情诗,是一首充满着革命激情、殷殷关怀同时代青年朋友的畅想曲,是一首深深打动读者、引发起读者特别是长者和青年朋友的不尽联想的好诗。

这首诗像一部颇有气势的交响曲,像一曲涌动着鲜活生命的华彩乐章,我们听到了诗人对生命的严肃思考,对祖国和人民哺育、培养、造就之情的拳拳回报,对一个长者、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共产党员肩负责任的认真履行。张锲同志在诗中说,他的歌是唱给“同时代的青年朋友!”

捧读诗作,可以看出,张锲同志是以新中国历史见证人的长者身份,以新中国第一代共青团员的“一颗炽热的心”,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怀,以一位革命老战士“从阳光里走过来,从泥泞里趟过来,从风暴里穿过来”的人生体味,向同时代的青年朋友们回首往事、畅叙未来,和年轻朋友们一同探寻生命的“奥秘”。

他所探寻的这生命中,当然首先包含着张锲同志自己的生命里程。同时,他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回顾自身个体生命的心路经历,也在思索作为一个有着灿烂的文明历史、有着屈辱的过去和正在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的一般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他在思索担负着历史重任、时代骄子的起点不同于老一辈的青年一代的生命。张锲同志“在尚未散失的硝烟中参加革命”,“看过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晨曦中冉冉升起”,随后目睹了祖国逐步崛起在地球的东方所发生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目睹了一场场火热的年代火红的青春斗争。那时,张锲同志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每日每时,每分每秒,都会萌生出新的幻想和新的憧憬。”他年轻的胸膛里,沸腾着滚烫的血,激扬文字描绘蓝图,战天斗地报效祖国,小桥流水诗情画意,一派创造幸福生活的豪情壮志及希冀和平、宁静的人生图景,映照在他的脑际,充溢在他的心田。然而,接踵而至的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使他困顿、孤独、饥饿,也曾使他丧失过生活的信心。生命在崎岖曲折的人生路上,一步步摸索着行进。张锲同志对生命、对命运,不再只是沉重的叹息和软弱的呻吟,他忧虑的目光,深沉的思绪,凝望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始伸向历史的长河,对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深深的忧思。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个人命运的坎坎坷坷,完全融入到祖国的风风雨雨里。从这时起,张锲同志的思想境界、人生观念经过炼狱般的洗礼,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超越:“我是祖国母亲身上的一个细胞,祖国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祖国受难我受难啊,祖国前进我前进!”正因如此,当那一小撮祸国殃民的丑类终于被历史的车轮碾成粉,他和祖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新的明媚的早晨时,张锲同志倍感欣慰,为真理终于战胜邪恶,为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经受的挫折、磨难,并在此后走向了成熟,走向了新的更大的发展而欢欣。在新的历史时期,张锲同志为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日新月异的巨大成就更加欢欣鼓舞。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把自己视作祖国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洪流中“一名整装待发的士兵”而辛勤忙碌,充满着民族自豪感。而当他面对生命岁月的倒记时、疾病折磨和死亡的阴影,张锲同志环绕于心辗转反侧长久思索追寻的问题是:“怎样活着/才不算白活一世?什么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小小的我/该怎样融进浩荡的激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名位、关于金钱、关于明天、关于爱情的认真地思索。

张锲同志通过回首自己的人生之路,从个体的生命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利益出发,思索着今天青年朋友中间存在的一些迷惘和彷徨、困惑和疑虑等思想情况,认真而严肃地指出:人生不是一场虚幻的梦,不是一杯苦涩的酒,不是如石火、电光般短暂的一瞬,也不是只属于自我的自由生命体。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在生命行进的航程中,只有怯懦的弱者,才会一味沉湎于无穷的感叹,细数着走过的路程,才会为个人的命运患得患失,才会左顾右盼,用绵绵泪水舔着伤痕;而生命的强者,则是把困难和坎坷踩在脚下向未来挺进!在这里,张锲同志希冀每一位青年朋友不仅要做生命之旅中的强者,更要认清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给世界增添些什么———增添一块砖,一片瓦,一垄新的土地,一间新盖的茅屋,一棵生长的树苗,一份温情,一点爱心……”,即一个人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而应该在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引领下,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多一些坚强,多一些勇敢,多一些忍耐,多一些毫无私利的奉献精神。”张锲同志强调:“祖国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人民的需求是我们行动的准绳。”“一个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把它融进集体就会获得永生。”“贪婪和攫取不属于你我,蝇营狗苟不属于你我。”“莫欺瞒头上的三尺青天,莫辜负地下的一辈辈英灵!活着,要活得堂堂正正,死了,留清风两袖一片丹心。”只有这样,我们在辞世时才会不留一丝愧疚,“既无愧于我同时代的朋友,也无愧于英雄先辈和英雄先辈的后人。”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感天动地的诗句;我的心绪又忆起当年我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柯察金讲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还想起美国一位著名作家讲到,在这个到处是精英的世界,光有灵感,而不去实干,不去一步一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实干,你不会有什么进展。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些对于人生真谛的体验,对于共产主义的人生准则、信念,熔铸了像张锲同志这样的革命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去为明天的美好,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一点点的贡献。

青少年,是我们民族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因此,不能不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这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对青少年寄予无限希望。我们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也始终把培养教育青少年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邓小平同志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并再三强调:“一定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江泽民同志指出:“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要“重视老同志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发出了“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伟大号召。对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老同志来说,在今天的事业中有他们的心血和成果,在青年一代身上则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和希望。经过几十年革命实践的老同志,有责任把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传给下一代,教育他们接好革命班,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青春。

教育青少年是老同志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同志年老未敢忘忧国,始终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老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经受了种种考验,为党、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同志阅历深,经验丰富,对人生有着深刻了解和正确认识,他们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每个老同志都是党和新中国的历史见证人,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老同志所具有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四大优势,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全社会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培养教育下一代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关心教育下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老同志的神圣使命,也是老同志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

很显然,张锲同志对历史赋予老同志的这种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有着自觉的认识和行动,他的长诗《生命进行曲》便是明证。他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作为一个息息相关的生命链条来进行比照思考,把幻想、憧憬、忧虑、信心、希望一并摊开在同时代的青年朋友面前,一起共勉。他不仅十分珍视自己晚年的光彩,希望在同死神亲吻时,能坦坦荡荡问心无愧,他更以殷切的希望,期盼通过谈心的方式向同时代的青年朋友倾诉自己一生的思虑和感悟:怎样正确对待国家,对待人民,对待历史,对待现实,对待困难,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生命老人及子孙后代,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苦乐观。张锲同志以浩莽、坚毅的深情,希望同时代的青年朋友都能为了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为了把对新时代的憧憬变成现实,去“追寻真理,追寻阳光,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追寻不断的完美,追寻最大的纯净……”

读到这里,使我深深地想到,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绵延数千年繁衍发展壮大、长兴不衰,还将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伟大的复兴,伟大的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革命的时代精神的保持和弘扬,并不断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如果我们回溯浩瀚的历史,注目那些关键的时刻,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前辈对晚辈的嘱托和交代。高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大旗,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人生信念、准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张锲同志长诗的主旨和灵魂。

理想,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青春,离开了伟大的理想和为此而进行的奋斗,不过是东流水上漂浮的落花;生命,离开了伟大的理想和为此而进行的奋斗,庸碌无为地度过,不过是白白耗费了几十年的光阴。让青春和生命熠熠生辉,放出光彩,为理想的实现,为真理、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身,这才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人生追求。

现代社会尤需理想之光的烛照。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排除万难,自强不息地执著奋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了共同的理想,就能齐心协力,励精图治。科学的理想,共同的信念,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势,也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力量所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当代青少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所有长者老同志的历史重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历史性任务时,对我国的青少年寄予了殷切厚望,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求我们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深刻理解江总书记的指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努力实践。

张锲同志的这首长诗,适时而作,无疑是在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的社会系统工程中,用文艺的号角奏响的一支时代劲曲,如黄钟大吕,沉郁激荡,昂扬铿锵,韵味悠长。生活性、哲理性兼容,对历史、现实的穿透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极强。我们为这首诗作叫好!我们也期盼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为培养教育青少年写出更多更好的宏篇巨制来!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